心理定价策略有哪些?

2024-07-30 17:40:39
会计小百科
会计小百科认证

会计小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心理定价策略是企业在定价时利用顾客心理有意识调整产品价格以扩大销售的方法。主要包括尾数定价、整数定价、声望定价、招徕定价、分档定价和习惯定价等策略。其中,习惯定价策略是根据消费者在长期市场交换中形成的价格习惯来定价,对日常大量消费的商品价格变动需慎重,避免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心理定价策略是企业定价时的重要参考,它利用顾客心理有意识地将产品价格定位,以扩大销售。以下是心理定价策略的主要形式:

尾数定价策略

在商品定价时,企业采用尾数定价,不取整数,而是选择具有特定心理效应的尾数,如定价至分或角。这种策略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整数定价策略

与尾数定价策略相反,整数定价策略是将产品价格定为整数,如定价至元。这种策略旨在显示产品的高质量,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声望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策略利用消费者对名牌商品或名店的仰慕心理,制定较高的价格。这种策略能够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吸引高端消费者。

招徕定价策略

企业利用部分顾客追求廉价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扩大销售。这种策略能够迅速聚集人气,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五、分档定价策略

在定价时,将同类商品分为几档,每档设定一个价格。这种策略能够方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商品。

六、习惯定价策略

习惯定价策略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价格习惯来定价。对于日常消费且大量消费的商品,企业在定价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习惯倾向。对于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的价格,不宜轻易变动,否则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购买转移。

具体来说,习惯价格是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某些商品已经形成了消费者所适应的价格。企业在对这些商品定价时,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习惯倾向,采用适应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定价策略。降低价格可能使消费者怀疑产品质量,提高价格则可能引起消费者不满。在必要时,企业可以通过改换包装或品牌等措施,减少价格变动引发的抵触心理,并引导消费者逐步接受新的习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