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标准

2024-09-08 18:05:34
教育小百科
教育小百科认证

教育小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最大的区别,就是该支出是否增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如果不能增加,那么就属于费用化支出,如果可以增加,那么就属于资本化支出。

如,在修理费方面,如果是小修理,日常维护等,是不会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所以通常都是费用化处理,而大修理、更换主要部件等,是会明显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的,通常要做资本化处理,至少要记入长期待摊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是指对于企业的某笔支出,确认为资产或者记入当期损益。

这个也是老准则里有一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难以区分:

1、待摊费用,新准则待摊费用直接记入费用,只保留长期待摊费用记入资产;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般符合资本化记入固定资产,修理费费用化;

3、在建工程、生产周期较长的船舶、机械、房产、无形资产等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如果研究成功以后,进入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如果期末开发阶段还没有完成,研发支出就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它的金额就是研发支出中的资本化支出。注意区分研发支出的两个二级科目。开发阶段完成,形成了无形资产,这时要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所建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的条件是: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已经开始。 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满足无形资产资本化确认条件的,可予资本化。(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费用化和资本化主要区别是支出的时候受益期不同。当期支出当期受益的叫费用,我们就称它费用化,当期支出在以后各期受益叫资本,我们就称它资本化。比如一些原材料,生产的时候领用,它是记入生产成本费用的,就是费用化;如果是工程建设领用的,它就记入在工程成本(即固定资产),就是资本化。

至于资产化,我也不清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

1、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如:更新改造支出),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计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固定资产原价。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2、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如:修理费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一般研发阶段发生的费用要记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