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纳简介

2024-09-09 21:34:36
教育小百科
教育小百科认证

教育小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沿纳,起源于唐朝末年的五代时期,最初是在两税之外,为了满足额外的财政需求而临时加征的税目,这些税目后来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沿纳这一税制。这些附加税名繁多,包括农具钱、桥道钱、盐钱(如绸绢、绵、米)、曲钱、加耗、斗面、脚钱、纸笔钱、铺衬芦茇、析生望户钱、军须钱、牛皮钱、甲料丝、鞋钱、公用钱米等,各地的名称和种类各异。宋朝统一后,对部分沿纳税目进行了废除,但大部分被沿袭下来,统称为沿纳,有时也称为沿征或杂变。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朝廷曾试图进行改革,试图将沿纳物按照类别合并,废除所有税名。然而,即使到了宋朝末期,仍有部分沿纳税名留存。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江东西地区酿酒需缴纳曲钱,食盐则需交纳盐米,而到了宋代,江南地区继续征收曲钱,百姓在没有盐的情况下还需缴纳盐米,这表明沿纳的征敛在某些地区甚至比五代时期更为苛刻。

扩展资料

唐宋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 杂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