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IT热点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金融脱媒,也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 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这一现象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显著。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脱媒现象愈发突出,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社会融资方式由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
金融脱媒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居民户角度 :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
企业角度:
更多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金融脱媒的必然性在于:
居民角度:在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外汇管制或物价上涨导致存款资产出现负收益的环境下,居民为寻求更高回报和多样化资产形式,会脱离银行等受管制的金融中介机构,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并持有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直接证券。
企业角度:公司可以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获得低成本资金,削弱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金融脱媒的发展,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能够更便捷地直接对接。
建议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要适应这一趋势,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保持在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关注金融脱媒带来的新挑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监管措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