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有哪些

2024-12-05 23:40:16
俗心理工作室
俗心理工作室认证

俗心理工作室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审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 :审计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以及审计组织内部环境。审计目标是审计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是评估风险和设计审计程序的基础。

审计假设:

审计假设是基于审计经验和已知事实,对审计事物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的推测性解释。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证据、应有的审计谨慎、公正表达、独立性、道德行为等基本概念。

审计动因理论:

探讨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动力。

主要审计理论

受托责任论和代理理论:

强调审计的产生源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责任关系。

多因素决定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信息论:关注审计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递。

经济监督论:突出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作用。

公司管理论:从公司管理的角度分析审计需求。

职业化需求论:强调审计职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判断应基于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遵循客观、公正、谨慎的原则,并关注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费用与风险管理:

审计费用被视为一种风险分担机制,审计可视为一种保险行为。

审计理论结构:

审计理论结构模式多样,包括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模式等。

这些理论为审计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审计工作。审计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