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审计范围

2024-12-06 21:21:15
英语学习者
英语学习者认证

英语学习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确定审计范围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确定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相一致,明确、可衡量、可验证,并提供有用信息。

风险评估:

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评估。

确定审计范围:

基于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的时间段、业务范围、地点、人员和资源等。

审计管辖范围: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审计计划和程序:

制定审计计划,包括时间表、人员职责、任务分配、文件管理等,并确定审计方法和程序。

考虑特定事项: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考虑编制基础、行业报告要求、预期审计工作范围、母公司与子公司控制关系性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等。

审计资源限制:

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有限性,避免过度审计或审计不足。

审计管辖权争议:

如审计机关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由共同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审计管辖权转移:

上级审计机关可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或对下级重大审计事项直接审计,但要防止重复审计。

这些步骤和原则帮助审计人员合理确定审计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