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考研资讯站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当前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基本会计准则
规定了会计目标、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和一般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性等)。
具体会计准则
针对不同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作出具体规定。
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对具体准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操作性规定。
解释公告
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补充。
其他相关法规
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财务报告编制规范。
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
针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会计问题作出处理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适用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
医院会计制度
适用于医院的会计核算。
这些准则共同构成了中国会计核算的规范体系,旨在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满足国内外各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