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背景

2024-04-26 20:53:16
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背景,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721年开元九年21岁,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

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作《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724年开元十二年24岁,辞亲远游。写有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25年开元十三年25岁,游洞庭,南穷苍梧。写有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725年开元十三年25岁,游洞庭,南穷苍梧。写有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26年开元十四年26岁,春,自金陵至广陵,又东南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散金三十万。卧病。写有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728年开元十六年28岁,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白兆山。写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31年开元十九年31岁,下终南山。写有 《登新平楼》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34岁,春在洛阳,写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35岁,五月与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门关。写有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745年天宝四年45岁,春,与杜甫同游东鲁,写有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024-04-26 20:53:16
赞 2538踩 0

全部回答(2)

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可以想象李白站在长江边的一座高山之上,俯瞰着皖公山的壮丽景色。皖公山位于今安徽省及江苏省交界处,是长江两岸的山脉之一。山势雄伟,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李白望着皖公山,可以看到山顶云雾缭绕,山腰绿树成荫,山下长江奔腾而过。江水潺潺,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壮丽恢弘的感觉。李白望着皖公山,可能感叹自然的奇妙之处,领悟到大自然的伟力和深邃。同时,皖公山的壮丽景色也会给李白带来灵感,激发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李白以其豪放奔放的作风,借助皖公山的背景,描绘出诗歌中的浩渺山水和豪情壮志。对于李白来说,皖公山的背景是他作诗的源泉,也是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象征。

2024-04-26 20:53:16
赞 8183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