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緌,读音:ruí。
(2)基本字义: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3)组词解释:
1、蝉緌[chán ruí]蝉冠冠缨的下垂部分。古代言官的冠饰。
2、绅緌[shēn ruí]绅,大带;緌,冠带之末梢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
3、修緌[xiū ruí]指蝉的长嘴。緌,系冠缨带,喻蝉喙。
4、翠緌[cuì ruí]翠羽所制的緌。緌,冠缨下垂的部分。
5、緌緌[ruí ruí]物下垂貌。
一个绞丝旁一个委念ruí,写作緌。緌指的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出自《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緌”字可组词为:
1、翠緌:指的是冠缨下垂的部分。
2、缋緌:指有画纹的帽带。
答緌“纟”加“委”是緌,读音:ruí(声母r,韵母ui,二声),
释义: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
緌緌,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ruí,最早见于秦篆中。
“緌”的基本含义为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如“葛履五两,冠緌双止”;引申含义为像缨饰的下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