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三章,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是《诗经》中的一组诗句,共三章。
这三章诗句赞美了贵族子弟端庄有礼、德行高尚的品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麟趾三章是《周南》中的一部分,《周南》主要包括周朝南地的诗歌,共有十一篇。麟趾三章的各章大意如下:第一章: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这首诗赞美了贵族子弟端庄有礼、德行高尚的品德。“麟”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美好。“振振”形容君子德行高尚、受人尊敬。“公子”、“公姓”、“公族”分别指贵族子弟、贵族姓氏和贵族家族。整章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第二章:麟之趾,振振公族,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这首诗与第一章的结构和含义相似,同样赞美了贵族子弟端庄有礼、德行高尚的品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第三章:麟之趾,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这首诗与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结构和含义相似,也是赞美贵族子弟端庄有礼、德行高尚的品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总的来说,麟趾三章是《诗经》中赞美贵族子弟美好品德的诗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麟趾三章”指《诗经•国风•周南》中的《麟之趾》一首诗。《诗经•国风•周南》一共有十一篇,其中《关雎》是第一首,《麟之趾》是最后一首。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诗三章,每章三句。三章回旋往复,反覆唱叹,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