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梅圣俞寄银杏》,其中有一句就是:“千里送鹅毛,所重以其人。
”不过“千里送鹅毛”虽然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梅圣俞寄银杏》,但“千里送鹅毛”的历史故事却发生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威服四方,当时西域的回纥就是唐朝的一个藩属国。回纥国有一次得到了一只非常珍贵的天鹅,为了表示对唐朝的尊重和友好,回纥就决定把这只天鹅送给唐朝皇帝李世民。经过商议,回纥就派缅伯高带着天鹅向唐朝京城赶去。由于这只天鹅太珍贵了,所以在途中缅伯高很担心它会出现意外,若是这样的话,就无法向回纥国王以及大唐皇帝交代了。为了能完成任务,缅伯高在途中就非常精心的照顾这只天鹅。有一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此时只见湖水碧波荡漾,不仅缅伯高为之一振,而且那只天鹅也伸着脖子,想要向湖水冲去。缅伯高见状,心想,何不把天鹅放在水中,让他洗洗澡、喝喝水。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缅伯高把天鹅放在水中,担心它飞跑,就用手握住它的一直腿。但没想到的是,天鹅见到水,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就一个劲的扑腾着翅膀。缅伯高一时失神没握住,天鹅拍着翅膀就飞跑了。这可把缅伯高吓坏了,他急忙去追天鹅,但哪里能追的上,最后只捡了一根天鹅的羽毛。缅伯高望着手中的羽毛,他呆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继续去唐朝,该拿什么去见唐朝皇帝呢,如果回去,又该如何去见回纥国王呢!缅伯高一时拿不定主意,他考虑了很久,最终拿定主意,他把天鹅的羽毛包好,然后继续前行向唐朝长安赶去。到了长安,缅伯高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贡品,当他拿出天鹅的羽毛时,唐朝满朝文武都惊呆了。缅伯高就说:将鹅贡唐朝,山高路遥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李世民是何等聪明之人,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不仅没有怪罪缅伯高,反而还觉得缅伯高实诚,最后还给予赏赐。正是由于这段历史典故,所以后人就以“千里送鹅毛”来形容礼物虽情,但情义却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的。它的重点是在后面这一句上面,被人送的礼物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重大价值,但是这份情谊是无法用物质价值来替代的,是不可估量的。
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象缅伯高那样,天鹅飞走了,只剩下鹅毛,就诚实的将鹅毛敬献给了唐太宗;其次,送给别人的'礼物,重要的是情意,而不是礼物本身。
“千里送鹅毛”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梅圣俞寄银杏》,其中有一句就是:“千里送鹅毛,所重以其人。”
原文如下:
梅圣俞寄银杏
宋代 · 欧阳修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慇勤。
不过“千里送鹅毛”虽然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梅圣俞寄银杏》,但“千里送鹅毛”的历史故事却发生在唐朝。
是唐朝一位官员缅伯高的诗句,这首来源于一则故事。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缅伯高向唐朝敬献天鹅,结果中途给天鹅洗澡时天鹅飞跑,他只扯得几根鹅毛。没有办法他只得用绸缎包住鹅毛,并配上小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注:地名)失宝,倒地哭号啕……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闻后道:难能万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