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式繁体的写法,一定要追根溯源。
在《康熙字典》中。“金重”的解释有:
1. 酒器、容器。
2. 聚。
3. 重。
4. 量词。
5. 国名、地名、县名。
6. 姓。
7. “金重离隹”(钟离),复姓,与“金重”同宗。
8. 琴名。
9. “龙钟”,竹名。而同在《康熙字典》中。“金童”的解释只有:
1. 乐器。
2. 地名、山名。
3. 通“金重”。钟姓最早的起源比较可信的有国名改为姓。这里国名当然是用“金重”。因为叫“钟离国”,所以,不少人姓“钟离”其实和“钟”是同根的。而“金童”本意乐器,也有“钟表”等义。而“钟爱”的钟繁体一定是“金重”,和钟表没有半点联系。建国后汉字简化,“金重”简化为“钟”无可厚非。比如“月重”简化为“肿”,“禾重”简化为“种”。而为了方便,“金童”也简化为了“钟”。本来这是不应该的,因为“重”与“中”同音,而“童”与“中”相差就远了一点。由于很多繁体字对简体字是“多对一”的,所以就导致简体转繁体容易出现错误。不严格的说,既然“金重”和“金童”互通,似乎没有辨识的必要。但是,大家要知道,“金重”才是“正宗”。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繁体的中国港澳台地区,钟姓基本写作“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