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译文50字

2024-04-27 01:42:57
管鲍之交的译文50字求高手给解答
写回答

最佳答案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

2024-04-27 01:42:57
赞 1729踩 0

全部回答(2)

管仲和鲍叔牙是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人才但没有钱,因此借给管仲很多钱。后来鲍叔牙帮助齐桓公登上王位,管仲也得到了重用。

2024-04-27 01:42:57
赞 4531踩 0

《管鲍之交》是国学经典《论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管仲和鲍叔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真诚相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们虽然地位不同,但是彼此都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品德,在困难时互相帮助,彼此尊重。这个故事通过管仲和鲍叔的交往,展示了一种真挚的友情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交友淡如水”的价值观念。《管鲍之交》的译文是"The Friendship of Guan and Bao"。这个故事让人们领悟到,真正的友情是无关身份地位、财富与地位,而是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种友情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一直被人们传颂。

2024-04-27 01:42:57
赞 7980踩 0

管仲、鲍叔牙相互议论道:“君主太昏乱了,必定会失去江山。齐国的诸位公子中可以辅佐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我们一人侍奉一个公子,先发达的人提携另外一个人。”

于是管仲跟从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齐国人果然杀掉了君主,公子小白率先进入齐国作了君主(齐桓公),鲁国人逮捕管仲并把他献给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以之为相。所以谚语说:“巫咸虽然善于祝祷,不能为自己祛除灾祸;扁鹊虽然善于治病,不能用石针为自己医治。”

像管仲这样的智慧还需要鲍叔牙的帮助,这就是俗话说的“奴仆自己卖皮衣而卖不掉,士人自称善于辩说而无人信”啊。

2024-04-27 01:42:57
赞 2529踩 0

管鲍之交的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的对待她,不因为这些事儿而有什么怨言。

按你要求,50字就只能翻译这一段了。

2024-04-27 01:42:57
赞 33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