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写的是景,将长江喻为玉带,明月喻为金球,场面挺宏大的,月亮也不是新月残月,而是圆满的月亮。这句诗出自朱元璋所题《庐山诗》,原文如下: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东华门谒见朱元璋,口唱“告太平”歌,言朱元璋定都南京,天下太平。后随军横渡长江,至彭泽前小孤山时,忽无风,船不能渡,疯和尚遂站立船头,呼啸一声,东凤劲吹,兵马始扬帆渡江而过。后和尚辞别而去,问他居处,“吾乃庐山竹林寺僧也。”随之白云升起,疯和尚踏白云向庐山而去。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特遣使来庐山,访周颠不遇,人传已在此乘白鹿升天。朱元璋即建亭立碑,以张其事。凭亭北眺长江、九江,近瞰山麓东林寺、千佛塔,皆历历在目。亭内矗立一块大碑石,碑上镌有周颠仙人传及朱元璋写的《颠仙诗》。亭的两侧有石刻诗联:“一亭烟雨壑万松,四辟云雾江湖棹”。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这首诗确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相传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之处,双方各有胜负。一次,朱元璋大败,逃到庐山,避身竹影寺中。追兵过去,寺中老僧向朱元璋化缘。朱元璋提笔写下了这四句诗。这便是“竹影寺题诗”的典故。当时朱元璋应该并没有为此诗题名,但事后该诗确实名曰《庐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