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三问庙》的原文及戴叔伦的介绍:《三问庙》唐 戴叔伦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年轻时以文学见长,曾任幕府掌书记。后来辞官到湖南邵阳,贞元五年(789年)正月十五日病死于扶桑五云亭下。《三问庙》是戴叔伦途径湖南汨罗屈原庙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用沅湘之水喻屈子的怨恨。“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则描绘了屈原庙所在之处凄凉的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怨恨之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戴叔伦对屈原的同情和敬意,也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他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屈原的怨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描绘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总之,《三问庙》是戴叔伦的一首代表作,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