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岸上踏歌声”出息李白的《赠汪伦》,此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这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是李白《赠汪伦》的诗句,描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朋友汪伦喊人来送行,载歌载舞,表达了李汪两人深厚的友情。
写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李白要乘船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是当时的一种用脚打着拍子唱歌的形式)的声音。
写的是好友给诗人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全诗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时候,诗歌和词是有固定的韵律的,文人骚客作诗作词后,都是以唱歌的方式歌唱出来。诗人的好友汪伦应该也是写了一首送别诗,边走边唱,为李白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