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颔联形象地描绘了风正帆悬的情景,通过独特的字体处理和排列方式,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效果。
下面对每个字的炼字角度进行简要的赏析:
1. “风”字:这个字体的风格可能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流畅、扑面而来的感觉,以形象地传达“风”的形象。可能通过笔画的流动和弯曲,以及字体整体的轻盈感表达出风的气势和力量。
2. “正”字:字体可能注重平衡和对称,通过直立的笔画传达出“正”的意义。可能使用了匀称的结构和平直的线条,使字体呈现出坚定的形象,与“风”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3. “一”字:这个字体很可能强调了笔画的纵横平直,以形成与其他字相互呼应、互为衬托的效果。字体的线条可能较为简洁,注重纵向的稳定和统一。
4. “帆”字:字体的形象可能呈现出帆的形状特点,通过左右两侧的斜线和中间的横线表现。可能使用了较为曲线的笔画,以形成帆的轮廓。整体字体也可能注重平衡和对称,以呼应“正”字的特点。综合来看,颔联“风正一帆悬”通过独特的字体处理和排列方式,成功地将“风正帆悬”的景象展现在纸上。这种炼字角度的赏析使得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达工具,更具有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自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