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1535—1612),即王稚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年七十七。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三国时代吴国孙登、魏国陈登,
孙登(约220年~280年),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本籍魏国汲郡(今中国河南卫辉)。
长年隐居,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阮籍和嵇康都曾求教于他。
孙登,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