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好诗!诗名《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字词典故“高阁”:高大的楼阁。(《后汉书 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竟”:终于,到底。“小园”:(李商隐《小园独酌》“柳带谁能结,花房未肯开。空馀双蝶舞,竟绝一人来。半展龙须席,轻斟玛瑙杯。年年春不定,虚信岁前梅。”)赏析李商隐说,那高高阁楼上的贵客,终究还是离去了。于是,这楼下小园中的花,心都乱了,纷纷飘落,四处纷飞。那么这位“高阁客”是谁呢?李商隐没有说,也许是对他很重要的人,本以为可以依仗,扶持他的人。又或者也可以隐含起来,只从落花的角度,那也可以是指阳光。总之,李商隐特别失落。这“小园”会是什么地方呢?从后面的“曲陌”可以看出,不是在城市里头,更像是乡村。李商隐什么时候能够这么清闲而能无所事事地住在小园中,似乎只有他在母亲丁忧期间。当时他确实也很需要“朝中之人”来帮忙他延续仕途。李商隐在母亲丁忧期间,回到老家,这个阶段写关于花的诗不少,包括那首《花下醉》,因为他当时无所事事,只能种花。至于辞典说的,他是因为“牛李党争”而郁闷,那似乎是不同阶段,都有得探究。“高阁”与“小园”,有一种心理上的对比与落差。
落花通常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和怜悯之情。
落花指凋谢而落下的花朵,因其落下的时候,总是处于最美的时刻,给人一种在灿烂时凋亡的悲伤之感,起初被世人所怜惜,后多被诗人拿来比喻悲伤的恋情、自己的遭遇或是其它可惜的事件,因此折射出对人世短促的感伤。
落花是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其忧伤之美,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采用“落花”意象的文人,通常是借落花来表达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