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í,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六书类型】字。
“縻”的基本含义为牛缰线;引申含义为捆,拴,如羁縻。古籍释义:《正韵》忙皮切,音眉。牛辔也。或从多作。一曰系也。羁縻不绝。与靡同。吾与尔靡之。靡,本又作縻。同散也。亦作䌕。说文解字注:(縻)牛也。本马也。大车驾牛者则曰牛。是为縻。潘岳赋曰。洪縻在手。凡言羈縻勿绝、谓如马牛然也。从糸。麻声。靡为切。古音在十七部。縻或从多。多声、麻声同十七部。
mí汉字基本字义是指牛缰线。也有捆,拴的意思。
广加林加系组成“縻”字。
“縻”,现代汉语规范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í,最早见于《说文解字》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意思是用麻绳系起来。
一、作名词时“縻”的基本含义为牛缰线。“叟揽縻而对。”——刘禹锡《叹牛》
二、作动词时,含义为捆,拴,如羁縻。“辞言无所系縻。”——《韩非子·说难》
三、通“靡”。“坐縻廪粟。”——明·刘基《卖柑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