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鱼赪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典故,它源自《山海经》中的《海外南经》篇。
传说中,鲂鱼是一种巨大的海洋生物,它的身体长得很像鲸鱼,但是尾巴却像是鲤鱼的尾巴,非常美丽。据说,鲂鱼在游泳的时候,尾巴总是闪闪发光,非常美丽动人。传说中,古代有一个叫做夏禹的帝王,他曾经听从了神灵的指示,前往海边寻找鲂鱼的尾巴。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夏禹终于找到了这条美丽的鱼,但是当他试图捕捉它的时候,鲂鱼却用尾巴猛烈地抽打了他一下,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响。夏禹被鲂鱼的力量吓坏了,于是他离开了海边,没有再去追寻鲂鱼的尾巴。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鲂鱼赪尾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虽然美丽动人,但是却具有强大力量和威严的事物。
是指某人或某事情异常地出众或突出,如同鲂鱼那样,动得太凶猛而尾巴变红。传说这个故事源于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曾经见过一只赤尾的鲂鱼,引申为人或事物出类拔萃,常用于褒奖。同时,这个典故也涉及到竞争和斗争,因为赤尾的鲂鱼会被其他鲂鱼攻击,所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也常用来形容一些挑战了常规或权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