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
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2朱元璋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3祝枝山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正门上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侧门上是: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4乾隆皇帝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某城,时值除夕。他看到满城挂红灯贴对联,唯见一鞋铺十分冷落,鞋匠闷闷不乐,遂上前问其何故?鞋匠说生意不好,难以为生。乾隆说,你拿纸笔砚墨来,我替你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就会好起来。鞋匠备好文房四宝,乾隆御笔一挥,一副对联龙飞凤舞:大鞋楦,小鞋楦,楦楦砸出穷鬼去麻线绳,棉线绳,绳绳引进财神来横批:由贫变富乾隆皇帝为鞋铺写对联的消息传开,鞋铺声名鹊起,结果生意兴隆。
春联,也称为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常由上下两句构成,每句字数相等,语义相关,形式工整,韵律和谐。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桃符传说”、“孟昶题桃符”、“周起贴春联”等。
在“桃符传说”中,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和郁垒二神,他们能够捉拿妖魔鬼怪。于是,人们便将画有两位神灵的桃木板挂在门旁,以驱鬼压邪。后来,人们用纸张代替了桃木板,并在纸上题写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对联,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春联。
“孟昶题桃符”的传说则与春联的起源有关。据传,在五代时期,蜀国的宫廷里有一棵桃树,孟昶在桃树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周起贴春联”的传说则与周起有关。周起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他贴春联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年”这个怪兽。据说,“年”这个怪兽每年除夕都会来到村庄里吃人,但被周起贴的春联吓跑了。从此以后,人们便开始在春节期间贴春联,以祈求平安吉祥。
除了以上三个传说外,还有一些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如“朱元璋微服私访写春联”、“纪晓岚妙对春联”等。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安康的追求。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流传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
1. 孟昶题桃符
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的君主,他在除夕之夜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据说孟昶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庆祝新年的来临,同时也是为了祈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个传说不仅表明了春联在中国历史上的起源,也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安康的追求。
2. 朱元璋微服私访写春联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经微服私访,深入民间。在某一年春节期间,朱元璋在南京城内闲逛,看到一家店铺的门上没有春联,便上前询问。得知这家店主是个读书人,但因时运不济而无法谋生时,朱元璋便为他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横批为“快活林”。这副对联既有文采又寓意深刻,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是非恩怨的洒脱态度。这个传说展示了春联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也体现了朱元璋作为一位开明君主的形象。
3. 纪晓岚妙对春联
纪晓岚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以机智过人而著称。相传,在某个春节期间,纪晓岚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这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都是同一个字重复出现三次,非常难对。然而,纪晓岚的这种独特的对联形式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赞叹。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纪晓岚的才华横溢和对语言运用的巧妙,也表现了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这些传说都与春联有关,它们以各种形式展现了春联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这些传说的流传也说明了春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