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
蟠螭则指雌性的龙。春秋至秦汉之际,春秋至秦汉之际,玉器、青铜器、铜镜或建筑装饰上,常有蟠螭的形象出现,其形式有单螭、双璃、三螭乃至多螭。或作蜷曲状,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夔,是龙的萌芽时期的形象。夔的一足造型,是两足的侧面表现,古人在表现侧面时,四足常表现为两足,两足则表现为一足。夔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辅助纹样,商代时体躯变化不大,多填以云雷纹。到了周代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其形态为龙形的,称为夔龙纹;其形态为风纹的,称为夔凤纹。还有称为两头夔,其头一上一下,身躯呈对角线,常用作边饰;有称为三角夔纹的,中间为两夔相对时,外形为三角形,多用于器物的颈部或腹的下部,以适应器体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面的变化。夔龙的造型以直线为主,孤线为辅,具有一种古拙的美感。
蟠螭(一说螭虎)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
夔龙是单足的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
1 蟠螭和夔龙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区别。
2 蟠螭通常为一条长龙屈曲成圆,头朝尾巴,身体盘绕在一起,四爪朝上,形象优美,常被作为吉祥符号使用;而夔龙则为一种神兽形象,头部类似犬科动物,身体带有鳞甲,四肢粗壮有力,有护卫之意义。
3 此外,蟠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较为普遍,在宫廷建筑、工艺美术、书画等方面均有广泛运用;而夔龙则在历史上的使用相对较少,多出现在文学、传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