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xì”,为“屃”字。
释义:壮大的样子。组词:屃赑,读音xì bì,汉语词语,指强壮有力;坚固壮实。出处:宋苏轼《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赑屃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龙头,龟身,有的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有的却长得和乌龟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间留下的老赑屃,经常和乌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但虽如此,还是有两个细节是不同的:乌龟是没有牙齿的,赑屃有,经常还龇着一口整齐的牙,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赑屃背后的鳞片数量也和乌龟不一样。
一个尸一个贝叫屃xì。基本字义a.有力的样子,b.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
一个尸加一个贝读作:xì、一个尸加三个贝读作:xì,是屃的异体字,含义与屃相同,打不出来,如下列字体:
屃
部首:尸部,部外笔画:7画
释义:
1.用力的样子。
2.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旧时石碑的碑座多雕其形。屃(xì)。繁体:屓 五笔:NMI 笔顺:横折横撇竖横折撇点
屃念(xì)解释:〔赑屓(bì)~〕a.有力的样子,如“巨鳌~~,首冠灵山。”b.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旧时大石碑的底座多作此形状。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题主说的是赑屃的“屃”字吧!
“屃”字读音是xì。
“赑屃”(bìxì),形容用力;另一个意思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很像蠵龟(xīguī,一种海产的大龟)。把碑座碑座雕刻成赑屃的形状,就是取其力大能负重之意。
“龙生九子”,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