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关于柳宗元《江雪》体式是如何的呢 下面来看看!一、源起 柳宗元的《江雪》是我最喜欢的古典诗歌之一。
写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期间。 作品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背景下,塑造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一叶小舟上迎着风雪,独自垂钓的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不屈、清高、孤独、苦闷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共二十个字,字字千钧。每一句看似平常,合起来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每读一次,就会享受一次盛大的艺术大餐。心灵为之震撼,感情受到熏陶。令人百读不厌,真乃千古绝唱也! 不仅意境清冷、幽深,而且声律铿锵。全诗采用雪韵入声,“雪、绝、灭”三字相押,形成了一股短促、有力的声调,迫使音响向上激射,强化了诗的凄清、孤寂的情调,抑扬顿挫间稳藏着诗人的幽愤不平。不是大手笔,绝然写不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诗篇,真乃声情并茂,炉火纯青也!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古诗,其格式属于典型的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一种古典诗歌体裁,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解释:
1.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壑中,鸟儿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2. 万径人踪灭: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
3. 孤舟蓑笠翁:江面上只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4. 独钓寒江雪:他在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严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一种清高孤傲、傲岸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