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主要原因一直困扰着历史学者和读者。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项羽认为自己从江东带走的八千子弟兵如今无一生还,因此他感到羞愧,没有脸面回江东见父老乡亲。然而,对于这个观点,后世多有不同看法。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里咏项羽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对项羽自己声称的不肯渡江的原因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不肯过江东是因为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不善忍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责任使然。项羽作为楚霸王,带领士兵与刘邦抗衡,然而兵败如山倒,他觉得责任重大,不愿逃走,觉得应面对生死。再有一种说法则是项羽被孤零零的一个小亭长迎接,反倒失去了信心。总的来说,这些原因可能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部分解读,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无论如何,他的决定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成为历史上一段永恒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