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八百里加急是一种形容,它主要指古代最高等级的驿站运输非常快,达到了每天八百里的速度。
在通常情况下,八百里加急并不能跑这么快。毕竟千里马只出现在传说中,全国大大小小几百个驿站,不可能全都用千里马。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指古代王朝利用驿站系统快速运输货物或文件的方式。运送的东西基本是公文,或者边疆的各种报道。但也有运输货物的情况,像唐玄宗李隆基就让唐朝的驿站系统运输过荔枝。正如杜牧在诗中所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为最高等级的驿站运输,八百里加急有着严格的速度规定,最慢得每天跑三百里。一般情况下,“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在每天四百至六百里之间,最快能达到每天八百里。像安史之乱时,唐军要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从范阳运送到西安,两地直线距离大约两千里,路线三千里。唐朝的驿站只跑了6天,平均每天要跑500里。驿站系统如何运转为了达到这么快的速度,运输“八百里加急”的马必须保持在最佳状态。但是马作为血肉之躯是会累的,因此古代驿站系统是每隔二十里地就有一个驿站。“八百里加急”每到一个驿站就必须换马,以此达到马在运输全程一直处于全力奔跑的状态
在古代,八百里加急是用来传达紧急消息的一种特殊传递方式。根据历史记载,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非常快,但具体的速度数值并没有被详细记录下来。
在唐代,根据《大唐六典》的记载,驿路隔50里设一站,快马一个时辰(2小时)抵达下一驿站,每站换骑手和马匹,24小时可连续行进600里。这是最快的速度,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保证这样的速度。有时候,由于地形、天气或其他因素,传递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总的来说,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非常快,但具体的速度数值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推断和分析。
古代最高等级的驿站运输,达到了每天八百里的速度,比现在的快递还要快。八百里加急一般是要求两天之内将消息送达。
“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的速度是600里左右。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全国有驿站1639个,驿卒2.7万人,各驿站设有食宿、马厩、驿车等生活、交通工具,从驿站过境的车、马、人要出示官府的“邮符”,上奏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须持有兵部特制的“火票”。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指一种快速运输方式,它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小时800里的速度。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小时约500公里,比现代的公路运输速度还要快。在古代,八百里加急主要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运输,比如军队的物资运输、商人的货物运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