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bù 一,同“布”。
《正字通•人部》:“佈,通作布。”二,用同“怖”。《聊齋志異•香玉》:“君洶洶似强寇,使人恐佈。”三,遍及、散滿。《廣韻·去聲·暮韻》:「佈,布遍也。」《紅樓夢·第九回》:「詬誶謠諑,佈滿書房內外。」通「布」。四,宣布、宣告。如:「佈告欄」、「佈道大會」、「公佈法令」。通「布」。五,安排、設置。如:「佈陣」、「佈防」、「佈地雷」。通「布」。
佈不是布的繁体字,布的繁体字是其本身,即“布”。
布,汉语一级字,读作bù,形声字。从“巾”,“父声”。文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麻布。引申为棉、麻等织物的通称。现代各种化纤织品也可称为布。又可引申为财货,散布,分布,宣告,宣布等意思。
中文名:布
外文名:cloth
拼音:bù
注音:ㄅㄨˋ
部首: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