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早期甲骨文像两角弯曲、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动物。
造字本义: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因为常用于祭祀,引申为吉利、吉祥。“羊”的“吉利”的引申义消失后,再加“示”另造“祥”代替。晚期甲骨文在弯角与上扬的嘴角之间加一短横。金文将晚期甲骨文的嘴形写成一横。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的弯角写成。隶书则将篆文的写成,至此,羊角、羊嘴的形象消失殆尽。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sheep〗。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正面的羊头之形。金文将羊的眼睛简化为一条直道。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羊”。
《说文·羊部》:“羊,祥也。从,象头角足尾之形。凡羊之属皆从羊。”(羊,吉祥。从,像(羊的)头、角、足、尾的形状。大凡羊的部属都从羊。)
“羊”是最早被中国先民们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文化里,羊代表着美好与吉利,“吉羊”就是“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