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郑成功、郑经父子在中国东南沿海抵抗清朝统治:从南明永历元年(1646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长达34年导致福建闽南漳州年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大批中国福建难民来到印尼,带来中国福建闽南民间信仰“泗洲佛”即“海神男相观音”来到“苏腊巴亚”建庙供奉,保佑人们免受鲨鱼和鳄鱼的伤害,后来在华人语中供奉“海神男相观音泗洲佛”的庙宇“泗水庙”就慢慢演变为“泗水”的地名,泗水庙就是泗水观音佛祖庙在泗水海边已经成为休闲公园,清朝同治八年印尼泗水华侨郑拱照回乡捐钱重修“龙溪县古县城鹳林泗洲佛祖寺”,石柱上刻“佛称文,黎庶共仰文明。
洲号泗,渊源直通泗水。”
由来:
1、泗水因泗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泗河则因境内陪尾山麓的趵突、洗钵、响水、红石四泉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2、泗水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灿烂。早在7000年前,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伏羲、舜帝的故乡,先贤仲子的故里,东夷文化的摇篮,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发祥地,被尊称为“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