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一种古代乐器,大体分为两类:单面铜鼓、双面铜鼓。
单面铜鼓曾风行于云、贵、川、桂的少数民族地区。"双面铜鼓,可置可悬,从侧面敲击。这是华夏文化的传统乐器,比较罕见"(史石《商兽面纹双面铜鼓》)。这面铜鼓,造型奇伟,其主体恰似一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双面圆睁,突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此铜鼓造型奇伟,纹饰繁缛古雅。鼓整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鼓冠做成马鞍横置,有椭圆形鼓面,能左右敲击;鼓座是正立方体形,中空,并且与鼓腹相通。铜鼓鼓面无纹饰
商代兽面纹铜鼓,又名商代饕餮纹青铜战鼓,商代青铜器物,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现藏国家博物馆。这件商代的铜鼓,在全国国内,只有一件,还有一件在日本。这只商代兽面纹铜鼓,湖北省崇阳县,是由四位农民在洪水冲刷过后的岸边发现,后经考古专家鉴定,是青铜时代的珍贵文物。轻敲鼓面,它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只铜鼓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
是商代时期的青铜鼓。
这件商代大铜鼓与虎食人卣被公认为泉屋铜器收藏的两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也是泉屋博古馆的两大镇馆之宝。此鼓头上铸有一对凤鸟,下有四足,通体作绿漆古色,两面贴有鳄鱼皮,通高82厘米,重14.1千克,然而厚仅3至5毫米,是代表了商代极高工艺水准的青铜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