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词鉴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现在统一使用部编教材,春望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