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1900年并不是农历的起源,而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中国传统农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初一是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但是,由于月相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导致农历和阳历之间存在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发明了“闰月”的概念。闰月是指在某些年份中,为了弥补农历和阳历之间的误差,需要在某个月份中再加上一个月,这个月就叫做闰月。这样一来,农历的年份就不再和阳历年份完全对应了。
190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当时的清朝政府采用了一种新的农历计算方法,将传统的“以夏至为岁首”的计算方法改为“以立春为岁首”,并且取消了闰年。这种新的计算方法被称为“公历农历合一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因此,1900年是中国使用公历农历合一法后的第一个年份,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起点。
因为之前没有阳历。又因为万年历里面的程序设置的初值是1900年1月1日。也可以看出这个万年历至少是1900年1月1日以后做的 。
1900年之有农历。而且一直在使用。
农历使几千年了,从夏朝开始,农历又称“夏历”。
公历在我国使用时间不长。从1949年才正式确定使用。
我国的农历纪年历法,是从夏朝开始的,是古人以月亮的圆缺周期而计算出来,定出一年的历法。一年有十二个月,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初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过去叫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