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路经此地,忽然狂风怒吼,大雨滂沱,唐僧师徒连同经书被浇得湿透。
正当他们急得满头大汗之时,老天显灵,大雨骤停,风和日丽。唐僧师徒喜笑颜开,将经书搬出来晒干,因此此地得名“搬经”。另一种说法是宋朝时期,岳飞驻军泰州,总管通泰一带军事。一次,金兀术带领金兵来攻泰州,被岳家军打得大败。岳飞率领三千将士出城穷追猛杀,一直追到搬经镇东首的冷庄村。士兵们实在跑得太累了,岳飞下令三军停在这里歇脚,自己把马拴在一棵老槐树上。这时正是大暑天,骄阳似火,酷热逼人,将士们挥汗如雨,口渴难当。忽然有习习凉风拂面而来,冷庄村果然“冷”了起来,岳家军索性蹲的蹲,坐的坐,尽情享受着风凉。搬经的百姓听说岳家军到了,纷纷拥来,端茶送水,慰问将士,争睹岳元帅的英姿。此后,当地百姓百倍爱护岳飞拴过战马的这棵老槐树,大人小孩从不攀折,并索性把这村子更名为拴马庄。由于岳家将士在这里稍作休息,增加了气力,这便是后来加力乡名字的由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如皋搬经镇地方志。
如皋搬经起源于2200年前的秦汉时期,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佛教经书需要从远方运来,于是寺庙中的僧侣开始将经书换着走,让每个寺庙都能有不同的经书阅读,这就是搬经的由来。如皋搬经作为江苏如皋地区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沿街燃放爆竹,挥舞五彩旗帜,载着一排排经书,荡漾着浓浓的宗教气息,来庆祝这个盛大而喜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