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关东六国已经意识到只有合纵才能抗秦。
在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发动了数次合纵伐秦的活动,但是由于六国之间互相征战数百年,六国之间根本无法全心全意的合纵在一起;加上秦国的军事威胁和连横活动,使得六国的合纵活动最终都以破产而告终。第一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318年,当时的秦国刚刚开始出关东进,首当其冲的是魏国、韩国,而对其他的国家并没有多大的威胁。魏相公孙衍,为了抵抗秦国的东进,开始发动第一次合纵抗秦的活动。但是齐、燕、楚等国并没有感受到秦国的威胁,所以这次合纵齐国根本就没有出兵,燕国和楚国则对抗秦兴趣不大,只有三晋比较积极。结果,在第二年,秦军在修鱼大败三晋联军,第一次合纵抗秦就这么失败了。公元前298年,齐国正处于强势期,孟尝君决定和秦国为敌,联合韩、魏一起抗秦。这次合纵抗秦和秦国作战了三年之久,曾经一度攻到了秦国的函谷关,逼迫秦国归还部分占据韩、魏的土地。这次合纵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这个时候齐国内部出现了矛盾,孟尝君流亡魏国,齐国跟魏国开始交恶,同时齐国开始伐燕,不再与秦国为敌,秦国也主动和齐国交好,第二次合纵就这么结束了。公元前287年,在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极力的劝说下,齐湣王采纳了苏秦的意见,联合燕、赵、韩、魏等国一起伐秦。这次合纵逼迫秦昭王归还了魏、赵的部分土地。然而齐湣王联合伐秦的目的在于侵占宋国。在秦昭王让出土地之后,齐国就发动了灭宋战争。齐国此举引起诸国的恐慌,第三次合纵也随之流产。公元前257年,秦军已经围困赵都邯郸三年之久,赵国竭尽全力抵御秦国的入侵。赵国大力展开外交活动,向诸国求援。但是在秦国的威慑下,诸国并不敢轻举妄动。再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努力下,诸国最终联合在一起,在邯郸城下击破秦军。但是邯郸之围刚解,合纵就宣告破产。楚国去灭鲁国,魏国开始向东发展,燕赵则陷入混战。第五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247年,秦国不断的吞并三晋的土地,秦国的边境已经快要接近魏国的国都大梁了。在这样的形势下,信陵君再一次发动联合抗秦。这次合纵促使各国出兵救魏,击败秦将蒙骜。但是在此之后,秦王用计使得信陵君的兵权被魏王解除,这次合纵也以流产告终。最后一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241年,这时候的秦国已经灭掉了东周跟西周。秦国的版图已经和齐国接壤,把韩、赵、魏三国从中拦腰截断。这时候的秦国已经是东方六国的巨大威胁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韩、赵、魏、楚、燕五国再次联合在了一起,由庞煖率领五国军队再次抗秦。但是秦国刚开始出兵反击,楚国就率先逃跑,其他四国军队也纷纷溃散。从此之后,关东六国再也没能组织起统一的抗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