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一寸光阴一寸金” 最早出自唐末王贞白的七绝诗《白鹿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首出自于《增广贤文》的诗句是人尽皆知的用来比喻时间珍贵的名言。然而,对于这句名言到底出自何处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新版《辞源》里“寸阴”的词条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送陈嘉会》诗,诗中所说“尽欢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阴一寸金。”
但后来被证实并不是这句名言的最早出处。
唐代的王贞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说是尽人可知的劝人珍惜光阴的格言。但对这句诗的出处有的却未提到王贞白这首诗。新版《辞源》"寸阴"条,引用的出处是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早在唐代的王贞白就读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时,便写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名句。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