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的本意为自愿或被动的将财物等,送给他人或组织。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军兴(袁可立)则捐助千五百金,请修筑修凿修战守之具。”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与 蒋君 议捐助,设守备,申禁约,违者治以法。”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捐助各处学校等项经费一百三十四万七千馀元外,尚馀利银七万六千馀元。”王西彦 《乡下朋友》:“虔诚地向他们请求捐助。”以上均为古代捐助之实例。捐的实际是意义,分对他和对己,于他,多一分帮助,能解燃眉之急,能救人于水火,或锦上添花,助更上一层楼。于己,求得心安理得,助人为乐,为自己积善行德广撒善缘,日后定有贵人相助或神灵辟佑。
捐juān
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捐躯。
2、查询·新华字典
2、献助:捐资。捐献。捐助。募捐。
3、旧时献钱得官职:捐官。捐纳。
4、赋税的一种:车捐。房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