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出自《礼记·冠义》: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意思是说,礼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引申义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他内在修养的流露,也是尊敬他人的表现。礼仪源于尊重。言行举止的尊重依赖于自身修养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广览群书、内心向善的培养。而外在的尊重,则是有赖于穿衣打扮方面的得体表现。合适的仪表需要遵循有两个原则——整洁原则和和谐原则:不能穿得太过繁琐和复杂,更不能穿着邋遢,这样就会给人视觉上留下不尊重他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穿衣搭配方面,全身上下尽量不超过三种颜色,找同色系的穿着和搭配,使得全身上下干净清爽,和谐美观。扩展资料:相近意思诗句:
1. 《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意思是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2.《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意思是说,君子须让自己衣冠端正,让自己颜面干净,何必蓬乱头发,污秽面容,然后被称作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