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东魏时,称廊州。浑源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北魏时迁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时,改为廊州。扩展资料: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辖6镇12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486人(2010年)。浑源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境内有恒山,悬空寺等景点。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浑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40天,山区为110~120天。
是山东省东南沿海一带的古琅琊郡,
秦朝将中国分三十六郡,琅琊郡为其一,郡治琅琊县(今山东省青岛市琅琊镇)是当时秦帝国最大的港口。
西汉琅琊县自然灾害频发,郡治迁至东武县(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隶属徐州刺史部管辖。
东汉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建都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城阳镇)。建初五年琅琊国移都开阳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市区),历经曹魏、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金朝定名沂州,1913年改沂州为临沂。
今山东青岛、诸城、临沂、日照等地尚拥有较多琅琊文化遗存遗迹,现琅琊已成为山东省临沂市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