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传说古时滇池周围水患频发,几成泽国。
到了唐代南诏大理国时期,拓东城的百姓和驻守士兵们请来了曾建造大理三塔的名匠尉迟恭韬帮助修建双塔,佛经《探玄记》说金翅鸟能降龙,故塔顶均置金翅鸟用以镇水患。东西寺塔曾是昆明的高层建筑,如双峰对峙,外地人一踏入省城地界,就能遥遥看到双塔。东寺塔位于今书林街,曾在常乐寺内,又称常乐寺塔。塔高40.57米,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塔身为方行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 底层南面辟有塔门,有地宫,深1.5米,原置木雕坐佛一尊,今佚失。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制贴金金翅鸟,每只高约2米,俗呼金翅鸟为金鸡,故又称金鸡塔。相传这4只金鸡,在风多季节,还会“喔喔”啼叫,远近都能听到。东寺塔西寺塔位于今东寺街,曾在慧光寺内,又名慧光寺塔。塔高40.5米,设金刚塔基三层,塔身第一层南面辟券门通塔内,塔内设方井小室通顶部,室内有木梯可登临塔顶层。塔从第二层开始,以奇偶数层交错设佛龛和券洞,佛龛雕菩萨坐像,券门起通风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优美,体现了唐代古塔流畅、雄伟的建筑特点。塔顶为铜质塔刹,高5米,由相轮、伞盖、牟尼珠等组成。西寺塔东寺塔和西寺塔历经千年,在地震中受到破坏而依照对方得以重建和修葺,咸丰六年(1856年)常乐寺、慧光寺均毁于兵燹,只剩下两座古塔,198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代更迭,塔下的故事许许多多,流传久远的“孔雀胆”就是其中之一。元代末年,红巾起义军攻入昆明,统治云南的梁王把匝拉瓦密逃至楚雄,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援。段功出兵帮助梁王击退义军,复得昆明。梁王“深德段功,奏授平章”,并将公主阿禚许给段功为妻。阿禚美丽温柔,又很有才华,深得段功喜爱,段功遂恋居昆明。在原配夫人高氏的催促下,段功返回大理,但不久又想回昆明梁王府。有人对梁王进谗言说,段功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想“吞金马,咽碧鸡”,劝梁王除掉段功。梁王于是密令公主阿禚,说:“亲莫如父母,宝莫如社稷”,指使她用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禚拒受王命,还将实情告知段功,并表示愿与他西归大理,以免惨遭毒手。可是段功自恃对梁王功高德厚,不相信梁王会加害于他,故不听阿禚的劝告。梁王见阿禚不愿下手,便另设圈套,邀段功到长乐寺做佛事。到了通济桥,命人乘他马惊时将其杀害。噩耗传来,阿禚悲痛欲绝,欲自尽随段功同赴黄泉,但由于梁王派人严密防范而未遂。阿禚悲愤交加,写下了一首动人的千古绝唱,不久忧愤而亡。诗云: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里彩。吐噜吐噜段阿驭,施宗施秀同奴歹。云片波粼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风潇洒。
东祠塔和西祠塔总共有两个传说,一个是东祠塔是从清朝末年修建,而且传说是一个菩萨为了挽救穷人修改的西祠,他是在明清末年修建的,是为了大禹治水而修建的
传说
东寺塔和西寺塔的传说
“四只金鸡”
金鸡的原型是佛教典籍中的迦楼罗,也称金翅鸟,这是一种专门食龙的神鸟,专镇水怪河妖。
除滇池之外,昔日昆明有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海源河、宝象河、马料河等江河纵贯而过,因水利失修,水患频繁。
东寺塔和西寺塔都有着不同的传说因为东寺塔和西寺塔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所以自然也有着很多神秘传说。东寺塔传说中,这个塔常常会在晚上自己动起来,并且会发出非常凶恶的声音。还有一个说法是,东寺塔里面藏有一支非常神秘的笔,这支笔能够写下各种预言和诗歌,拥有非常大的神秘力量。而西寺塔传说则和一个和尚有关,说这个和尚曾经在危难之时许下了一个愿望,结果在愿望实现的时候,他得到了神明的赠予,这个赠予就是一枚不普通的神秘玉石,这个玉石长时间在西寺塔里被保护着,一直到玉石被窃走之后,西寺塔也被视为不祥之地。
东寺塔和西寺塔为昆明市城中古景。
东西寺塔的传说中有"四只金鸡"和"锁龙井"。
金鸡的原型是佛教典籍中的迦楼罗,也称金翅鸟,是一种专门食龙的神鸟,专镇水怪河妖。滇池里的龙经常兴风作怪,每当龙闭眼睛昆明城就会发大水,东西寺塔上的金鸡时刻注视着龙的动向,只要它一闭眼,金鸡就会飞下去啄龙的眼睛,逼迫龙睁眼,故水患可解。
除了金翅鸟镇水患的传说,民间还盛传东西寺塔之间有一囗"锁龙井"。有这样-种说法:东西寺塔下镇压了黑龙,黑龙力量实在太强以至于双塔都镇压不住,为了安抚黑龙,只能在双塔中间开了一囗井,必要时打开盖子给黑龙透气并进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