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是高洁的象征,出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解析”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扩展资料“玉壶”二字出现要早于宋。或实指玉制的壶,或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或以玉壶比喻高洁,或比喻月亮,意义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有实际意义的玉壶用途也有所不同,或是一种陈设品,或装水用作报时的滴漏,或盛酒用作酒瓶,或作为照明的灯具。玉壶春瓶在宋代定型并大量出现,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制。与宋基本同时的辽金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陶瓷烧造学习汉地风范,玉壶春瓶也有烧制。宋、辽、金时期玉壶春瓶的釉彩品种包括了白釉、青釉、黑釉、白地黑花、三彩等不同种类,装饰以素面为主,并有暗花、彩绘等手法。器型大致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口微撇,颈细长,杏圆腹,颈与腹转折明显,颈与腹的比例约为1:1,圈足外撇,这一式造型特色较为鲜明,在数量上也较其它型式为少,是玉壶春瓶的初期型式之一。第二种是颈部与腹部衔接弧度缓和,颈较粗,胙较圆浑;第三种颈较瘦,与腹部衔接处起伏明显,腹呈椭圆形,第四种口外撇加大,颈很细,腹鼓圆,圈足较高,从上到下起伏明显;第五种已经与后世的玉壶春瓶极为接近了。这一时期的玉壶春瓶绝大部分是用作酒器,另有少量用作陈设器。
玉壶,读音yù hú,汉语词语,意思是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美玉制成的壶,可用以盛物。酒壶的美称。喻明月。园名。比喻人的纯洁清白的情操。
出自《后汉书·杨赐传》:“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这就是玉壶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