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一些新建的大寺院,如北魏洛阳永宁寺,采取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这一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避,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局更属通用式的,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迄今为止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现已无存者。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中国早期高层佛塔主要的两种类型,即阁式和密檐式亦于此时期初步定型。阁式塔最初应为木结构,砖石结构完全仿木构形式而建,每层辟门窗以便登临。各层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整体轮廓为角锥形。密檐式塔都是第一层特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面阔与高度逐渐缩小,越收越紧,各层槽紧密相接,故称密檐塔,整体轮廓呈炮弹形。嵩岳寺塔中国早期佛塔多采用阁式造型,即在木构重之上加印度式的塔刹,形成“上层金盘,下为重”的佛塔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