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行政区划

2024-04-28 15:15:53
宋代行政区划希望能解答下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宋朝统一中原,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可惜伐辽失败未能收复中原屏障燕云十六州,加上为避免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和武将乱国的乱局而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对外战争基本处于劣势。

从960年的陈桥兵变到1279年的崖山海战,宋朝一共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其中北宋167年(先后有过9位皇帝),南宋152年(也是9位皇帝)。清明上河图宋朝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科技发展迅速,儒学复兴,理学兴起,文化教育事业高度繁荣。北宋时由于占城稻的推广,人口翻了两番,到1124年时已经有12600万。宋朝四至:南-思陵州(今广西宁明)、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北-代州(今山西代县)、西-西宁州(今青海西宁);疆域最广时国土面积达320万平方千米,南宋时国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千米。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不是亡于内乱的王朝。宋朝行政区划演变过程宋初承袭唐制,全国分为13道——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和岭南道;淳化四年(993年),改为两京十道——东京、西京、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剑南道(剑南东西二道合并)、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广南道(原岭南道)和两浙道(新增设);淳化5年(994年),正式废道,改为路制;开封市至道三年(997年),始定天下为15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和峡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西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即川陕四路(四川名字的由来);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名字的由来);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分河北路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崇宁五年(1106年)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至此北宋二十四路成形(北宋末年号称全国有26路,但原定连金灭辽后归宋的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并未归宋朝统治)。随后的靖康之乱,宋朝丢失大片领土,1142年(绍兴十二年),南宋将实际控制的领土分为16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湖南名字的由来)、荆湖南路(湖北名字的由来)、重庆府路、夔州路、潼川府路、京西南路、成都府路、利州路、福建路(福建名字的由来)、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和广西名字的由来);嘉定元年(1208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南宋十七路成形。总结一下宋朝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为:13道——两京十道——北宋15路——北宋17路——北宋18路——北宋23路——北宋24路(26路)——南宋16路——南宋17路。宋朝行政区划-北宋十五路、北宋二十四路和南宋十六路详情概述北宋十五路开封府—下辖开封、浚仪、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酸枣、长垣、扶沟、鄢陵、考城、太康、襄邑、东明。京东路—下辖8节度使州4防御使州1刺史州3团练州2军青州(节度使,镇海军)、密州(节度使,安化军)、齐州(节度使,兴德军)、宋州(节度使,归德军)、兖州(节度使,泰宁军)、徐州(节度使,武宁军)、曹州(节度使,彰武军)、郓州(节度使,天平军);沂州(防御使)、登州(防御使)、莱州(防御使)、济州(防御使);淄州(刺史);潍州(团练)、单州(团练)、濮州(团练);淮阳军、广济军。

2024-04-28 15:15:53
赞 3864踩 0

全部回答(2)

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称上道改为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2024-04-28 15:15:53
赞 4566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