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酒的酿酒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
《北齐书》卷十一就有: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的记载;北周诗人庚信曾写过:“三春竹叶酒,一曲鵾鸡弦”的诗句,记载早的竹叶青酒;唐诗人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朱翼中《北山酒经》云:“唐时汾州有乾酿酒”;宋窦革《酒谱》、宋张能臣《酒名记》、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关于汾酒的记述。唐时,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清代中叶增至二百二十余家。
1875年汾阳王姓乡绅,在杏花村创立了“宝泉益”酒作坊,以产“老白汾”酒而闻名于世。
1915年其兼并“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为“义泉泳”。是年,“老白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大。《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题,向国人欢呼曰:“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一鸣惊人”。自此,老白汾酒誉驰中外,名震四海。
1919年,“晋裕汾酒公司”草创且兼并“义泉泳”,年产量40余吨,至1936年汾洒在国际两度折桂,在国内六次夺魁。但由于战乱不断,终于在1947年全部停止生产。
1948年汾阳,重新组织恢复了生产。人民政府于1949年6月1日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原“晋裕汾酒公司”全部产业,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
9月,批汾酒送至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餐桌上。 1949年汾酒厂产量完成131.5吨,创利润4000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万元。至1993年,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发展为以酒类生产经营为主,集科、工、贸、商、服务五位一体,进出口、内外销同时并,多元化综合经营的国营大型一档企业,成为国内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1993年,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将原汾酒厂全部资产划归其所有。(集团)公司又拿出其中的益主体部分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上市经营,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
2002年4月2日,汾酒(集团)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权经营,正式注册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杏花村酒,即汾酒,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大约在公元420年至589年之间。这意味着杏花村酒已经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了。汾酒作为中国传统名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产自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因此也被称为"杏花村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汾酒一直以其工艺精湛和独特的风味享誉中外。
杏花村酒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白酒品牌,产地位于四川省绵竹市杏花村。杏花村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传,杏花村酒最早是由当地的杏花村民自家酿造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厂,并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杏花村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而闻名,被誉为四川地区的特色美酒之一。虽然具体的年代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杏花村酒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
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以汾酒闻名天下。被喻为“酒都”。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
杏花村酒是属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杏花村是我国的驰名品牌。在该酒业的公告中显示,该酒的3瓶装是选用了该酒业中的2010年的酒,并有十二年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