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加个儿字念“兀”,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wù,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兀”的基本含义为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如兀鹫、“蜀山兀,阿房出”;引申含义为高高地突起,如兀然、突兀。在日常使用中,“兀”也常做副词,表示笔挺地,如兀坐
“兀”,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wù。
说文解字注: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
凡从兀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读若夐。夐今韵在四十四诤。古音在元寒部。
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其平声读如涓。在十四部。
这个字是:兀
1.简体汉字:兀繁体汉字:兀
2.汉语拼音:wù
3.兀的部首:儿
4.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5.汉字笔顺:横撇竖弯钩
6.兀基本解释
兀 [w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一横加个儿是“兀”字。兀是上下结构字体,属于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读wu(去声),与“物”是同音。另一个是读wu(平声),与“污”字是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