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柿树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广西、台湾等地普遍发生。
主要危害柿树和君迁子叶片、新梢和果实。【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枝梢和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叶脉上生黑色小点,后沿脉蔓延,扩大为多角形或不定形,病斑漆黑色,周围色暗,中部灰色,湿度大时背面出现黑色霉层。枝梢染病,初生淡褐色斑,后扩大成纺锤形或椭圆形,略凹陷,严重的自此开裂呈溃疡状或折断。果实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硬化呈疮痂状,也可在病斑处裂开,病果易脱落。【病原】病原为柿黑星孢菌[FusicladiumkakiHorietYoshsno]。分生孢子梗束状着生,1~2隔,不分枝,淡褐至淡黄褐色,顶端单生分生孢子,大小为21~75微米1.5~8微米。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淡黄褐色,单细胞或偶尔有一分隔,稍缢缩,基部钝,顶部渐狭,14~33微米1~6微米。【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及病斑中越冬。带病柿蒂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翌年春孢子萌发,从气孔、皮孔和伤口等处直接侵入,5月间病菌形成菌丝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蔓延。【发病因素】树势衰弱、缺乏修剪的柿树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