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自陋室铭后被贬的心路历程

2024-04-29 10:17:55
刘禹锡自陋室铭后被贬的心路历程希望能解答下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大家非常熟悉刘禹锡的《陋室铭》,其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等名句流传千古。

但这样的名篇是刘禹锡被贬和州创作的,除了《陋室铭》,他还有许多作品都是在被谪贬时写的。因为他被贬的时间太久了,长达二十三年。他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最能反映他被谪贬的基本情况:原来刘禹锡刚刚入职场时,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

793年中进士,802年已经升到监察御史了。但后来因为他属于改革派,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很快宣告失败(此次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时间不到200天)。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此后,刘禹锡开始了二十三年的被贬生涯。先是去了朗州(武陵 今湖南常德),在此待了近十年。他在朗州写下了《秋词》。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玄都观桃花》一诗,得罪当权者,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在准备去贵州上任时前改为去连州(今广东连州市)任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在夔州写下了《竹枝词》。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在和州熬了两年才被调回洛阳。刘禹锡至此才算结束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涯!不容易啊!就在他结束被贬生涯北上回洛阳任职经过扬州的时候,遇见了下半生的好友白居易,白居易请他喝酒,并根据他的遭遇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他。听到白居易送给他的这首诗,刘禹锡回忆这二十三年的苦日子,也想起柳宗元、韩愈等好友已经离世的现实,感慨万分回赠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文章前面的那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时想想,挫折更是一笔财富,如果不是被贬二十三年,刘禹锡可能也写不出那么多名句。所以不要在困境中抱怨,更应该在逆境中积极向上,化消极为积极,最终在不确定的事件中获益。

2024-04-29 10:17:55
赞 2979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