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辞官事例主要有以下两次:赐金放还: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但他在长安的生活并不如意,受到权贵的排挤和谗言。最终,李白在天宝三载(公元 744 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庐山。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他认为自己可以借此机会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但不久后李璘因谋反被诛。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尽管后来被大赦,但他的仕途也至此终结。这两次辞官经历反映了李白在政治生涯中的坎坷和不如意。他的诗歌中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些经历和情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