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和太守都是我国古代的官职,但是它们的职责和地位有所不同。
县令是指管理县的行政官员,掌管县的政治、经济、比较安全等事务,代表皇帝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县令通常由中央政府任命,地位在郡守之下,县的大小不同,县令的职权也会有所不同。太守是指治理府或州的行政官员,掌管府或州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事务。太守相当于现代的省长,担负着维护地方政治、治安、经济发展等重要责任。太守由中央政府任命,地位在州刺史之上。通常情况下,一个州内会有数个县,而每个县都会有一名县令,县令在职权上较为局限。
太守比县令级别高。在古代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的长官叫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郡下有县,县的长官叫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县令是古代官名,指的是一县之长,起源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太守则是战国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期更名为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后世也被称为知府,比县令级别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