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外表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一、拼音
二、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阳货》:
释义:
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三、例句
回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 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有“外表上很强大、凶猛,实质上很软弱、空虚”的意思。“色厉内荏”的“厉”是凶猛,“荏”是软弱,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外表强硬而内心懦弱”的意思。拓展知识:语出: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例句: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造句:
1、别被他的举止吓倒了,那是色厉内荏的表现,用以掩饰心虚。
2、哪知她色厉内荏,平日吵闹不休,真到紧急关头,她却噤若寒蝉。
色厉内荏,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含贬义。
具体内容
色厉内荏,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色厉内荏,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改成与含贬义,联合式成语,作谓语、状语。
色厉内荏【拼音】:sè lì nèi rěn【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意思:色:神色;厉:凶猛;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厉,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西周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厉”的基本含义为磨刀石;引申含义为砥砺,磨练,如厉行。
在现代汉语中,“厉”也常做动词,表示激励,勉励,如厉志。